年以来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重大问题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自从伯恩施坦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本修正主义的书以来就是一个争论不断的重大问题。由于恩格斯曾经在评价自己和马克思的工作关系时把自己定位为“第二小提琴手”,所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两者思想之间是一致的,这种看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中国学术界的主流话语。自从1995年以来,这种马恩“一致论”①马恩“一致论”属于正统观点,在当代中国具体可以分为“一致发展论”和“一致有别论”,前者指恩格斯在哲学基本原则上和马克思是一致的,并且对马克思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后者指两者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有些非原则的区别。的说法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挑战。之所以从1995年开始发生改变,那是有着特殊的原因和背景:其一,1995年是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为了纪念恩格斯,学界从原先主要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开始注重加强对恩格斯的思想研究,通过具体的文本比较和考察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其二,西方马克思学打着“学术中立”的旗号进行研究,其相关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西方马克思学最夺人眼球的“怪诞”观点便是马恩“对立论”,他们声称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创立的,应该叫作恩格斯主义,恩格斯背叛了马克思;其三,学者们出于对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力图要“重新理解马克思”,以便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可以说,马恩思想关系研究得到空前发展。在此三重背景下,马恩思想关系研究必然要和时代诉求相碰撞和相呼应,从而蕴含强烈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感。时至今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已经持续多年,其中始终贯穿着两个鲜明的问题意识:其一,在微观哲学基础理论方面,恩格斯是否误解甚至曲解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如何回应马恩“差异论”①马恩“差异论”和“对立论”的观点最早是由西方马克思学的学者提出来。“差异论”并不否认马恩之间存在一致性之处,但更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属于比较精致和温和的“对立论”。在国内则又可以分为“异质差异论”和“同质差异论”,前者强调马恩在原则和基础不同上的差异;后者强调两者在原则和基础一致的基础上的差异。或“对立论”思潮;其二,在宏观意义叙事层面,如何评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尽管其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但是,学者们在马恩如何看待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合法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争论:“一致论”“差异论”和“对立论”
近年来关于马恩思想关系的争论,其根本在于学者们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基本问题”这一论断所秉持的原则和立场。几乎关于此议题的全部争论,其背后都隐含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因此,在整个相关议题的争论研究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便被置于了前提和基础的地位上。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书中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定性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还根据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学界关于这一论断的争论可以具体分为这样三个问题:其一,哲学存在基本问题吗?其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吗?其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吗?由于这一论断是恩格斯提出的,所以,对这一论断的否定性回答,其实质便是站在马恩“差异论”或“对立论”的立场。反之,则是站在了马恩“一致论”立场。因此,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具体可以分为比较有代表性的四种不同观点。(见表1)
(1)“全盘否定观”。这种观点实际上属于马恩“对立论”或“异质差异论”,持此观点者否定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部论断,也否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问题上有任何一致之处,恩格斯的论断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误解。俞吾金明确表示,从根本上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知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1]贺来则强调,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提法并不是无条件的,它只有在特定分析框架和话语背景中才具有意义。[2]他们一致同意这种看法,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实践”问题。贺来指出,马克思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的变革,与其有着思想上的“断裂”,马克思关注的基本问题不再是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从“同时态”上来看,民族、形态、传统和类型不同的哲学,其自身的基本问题也不同。从“案例性”上来看,笛卡尔、康德、马克思以及孔子、孟子等哲学家关注的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一百个哲学家,有一百个哲学基本问题”。在俞吾金看来,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区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马克思立足于思维和存在异质性基础上的同一性,而恩格斯则立足于思维与存在同质性基础上的同一性。他认为马克思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先是处于黑格尔框架下的同质性基础上的同一性,然后转变成康德和费尔巴哈异质性基础上的同一性,最后是对康德和费尔巴哈两者的超越,即异质性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但是,恩格斯始终只是停留于黑格尔框架下理解这一问题。[3]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网址: http://www.zrbzfyjzz.cn/qikandaodu/2021/0225/467.html
上一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解读
下一篇:从对自然的关注谈自然辩证法与儿童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