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方藏鱼的故事
“食肉是原始人进化中的一大进步,专以植物为食的人,他们的脑子比吃肉食类和鱼类较多的人脑子要小一些;假若不食肉,人类就不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这是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的。我国古代就发现,不吃肉会造成营养不良。孔子当年被困于陈蔡,因为吃不上肉,被弄得“面有菜色”。数九寒天,窗外飘着洁白的雪花,阳光照进屋里,围着热气腾腾的老北京炭火铜锅,涮着羊肉,阖家老少大快朵颐,畅快淋漓地诠释着“肉食文化”,或是三五知己一边欣赏窗外的雪景一边围坐在炙子边,筷子飞舞“武食”炙子烤肉,大口呷着黄酒,都忘了拭去额头沁出的汗珠,这是何等痛快!
元月天寒地冻,雪花漫天飞舞,恰是食羊佳时。羊肉是我们抵御寒冷的最佳利器。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以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从而起帮助消化的作用。一到冬季,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而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肾经,冬天食用具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羊肉的另一个特点是适合女性和正在减脂的人群,这对大家来说应该算是冬季的福音吧!因为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溶性维生素,而且其脂肪熔点为47℃,高于人体体温,所以脂肪消化率偏低。也就是说,吃羊肉既吸收了营养又不容易发胖。
羊肉的烹调方法众多,我国各地有很多名菜和小吃都以羊肉为主料,如烤羊肉串、烤全羊、手抓羊肉、炙子烤肉、红焖羊肉、简阳的羊汤、北京的涮羊肉、白水羊头、醋熘苜蓿、葱爆羊肉、烧羊肉、炖羊蝎子、它似蜜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全羊席,流行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民国年间,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记录全羊席的菜品总数由72种增加到108种,实际制作的也由近20种增加到近80种,表明了全羊席发展、完善的过程。
羊方藏鱼的故事
羊肉是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但在古代,它可是贵族才吃得到的美味,一般老百姓平时几乎没有机会享用。昔日在宫廷,羊肉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祭祀,还是对臣子的赏赐,羊肉作为精美肉食,都会名列其中。千百年来,羊肉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精心的加工,羊肉在满足无数肠胃的同时,还演绎出无数风流人物与羊肴为伍的动人故事,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其中著名的就有“羊方藏鱼”,并因此发明了创造了“鲜”字。
羊方藏鱼这道淮扬菜在中国传统古典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名菜”,至今约有4300年历史。这道古老的名菜现在仍然是很多地方餐馆的招牌菜,还有企业把这道菜制作成熟食。
现在的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是彭祖得姓之地。有文献记载,籛铿“封于彭城,故史称彭祖”。据史书记载,彭祖是大彭国国主、中华上古大贤,寿命八百岁,是现代公认的中国烹饪界和中华养生学鼻祖。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欢捕鱼,但彭祖恐其溺水而坚决不允。一天夕丁又去河里捕鱼,居然还真捉到一条鱼,夕丁回家后恐怕父亲责备,央求母亲把鱼藏在正在烹煮的羊肉罐内。彭祖品尝羊肉时感到异常鲜美,弄清事情原委后,如法炮制,成就了这一道“羊方藏鱼”。经过漫长的历史,羊方藏鱼成为徐州特色名菜。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提高,这道菜的味道也更加鲜美。羊肉酥烂味香,内藏鱼肉鲜嫩。这也是“鲜”字的来源。
羊方藏鱼
原料:鲜羊肉(肋脯),鲜鲫鱼,葱姜,花椒,精盐,绍酒,芝麻油。
做法:将羊肉洗净,用绍酒、精盐擦匀后,再把花椒、葱姜搓抹在羊肉上,腌6小时,下沸水锅焯水,捞出洗净。将鲫鱼宰杀洗净,在鱼身两侧剞上花刀,焯水后洗净,抹上精盐和绍酒。用刀把羊肉从侧面剖开,以能容下鱼为度,将鱼藏入。将锅置旺火上,把加工好的羊肉和鱼放入锅中,注入清水,放入精盐、绍酒、葱姜片、花椒,烧沸后撇净浮沫,转小火炖至羊肉酥烂。出锅盛盘,淋芝麻油即成。
特点:鱼鲜羊鲜二味于一体,味更鲜美。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网址: http://www.zrbzfyjzz.cn/qikandaodu/2021/0509/551.html
上一篇:转化思想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基于自然辩证法的数据挖掘技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