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霍小玉传研究综述
引 言
唐人蒋防所著《霍小玉传》为中唐的传奇佳作之一。《霍小玉传》书写霍王的女儿霍小玉与陇西名士李益之间的爱情悲剧,汪辟疆曾评:“防此文叙述委曲,在唐人小说中,当推作者。”胡应麟赞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霍小玉传》具有高度的传世价值。
从古到今,《霍小玉传》备受青睐和赞誉,对它的演绎、阐释和解读蔚成大观,相关研究著作迭出不穷,多聚焦于人物、地名、创作动机等文学外围话题,其中唐异明、车宝仁、吴庚舜、卞孝萱等著名学者的考证与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步入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研究内容更具丰富性,研究视野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评论迭出,成果颇丰,其对于前人研究既有继承亦有发展,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对近十年(2010—2020)《霍小玉传》相关研究文献综合考察论述并给予个人思考,以资学界参考。
一、创作问题延续考证
围绕《霍小玉传》叙事真实性、创作意图、成文时间等创作问题,以卞孝萱的研究成果为主要方向,学界曾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
概括来说,仍存争议的创作问题集中在成文时间与创作意图上。在叙事真实性问题的讨论中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为《霍小玉传》为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二为《霍小玉传》全为唐人蒋防虚构。相对来说有较大影响力的是方坚铭,他认为《霍小玉传》为虚构性唐传奇;而在主人公选择问题上,他认为:“李益的猜忌事迹可能是激发蒋防创作《霍小玉传》的重要因素,而唐代士人与娼妓经常发生的悲剧爱情故事,又为蒋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目前学者多认可此观点,较为权威的如卞孝萱通过研究《霍小玉传》作者蒋防与主人公李益之间的社会关系,力证“《霍小玉传》是一篇攻击政敌的传奇,是一个捏造的故事”。2014 年,王胜明、吴文静在《中州学刊》发表《为“负心汉”李益“平反”》一文,认为《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并非唐代诗人李益,这一点可通过诗人李益夫妇墓志铭来考察得知。墓志铭是极具史学价值的资料来源,该文论证深刻且资料说服力强,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卞孝萱同时解答了《霍小玉传》的创作意图问题,即“蒋防为适应元稹、李绅的政治需要和迎合元稹、李绅的文艺爱好而作”。其研究考证严谨,逻辑缜密,较有说服力。李军、刘延琴发表《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之新解》一文,对卞孝萱研究的作品真实性与创作动机问题进行质疑,认为卞孝萱在其《唐传奇新探》 采用的文史互证的方法仍欠缺严谨度,只表达了个人推测。然而在李、刘文中只罗列其观点而未阐述,并无实证,有待商榷。虽如此,仍可见一定的创新意识。
在成文时间问题上,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然在近十年有突破。李军、刘延琴篇中认为文中所述“长庆元年与元和年间”不够严谨,只能存疑。总的来说,对于《霍小玉传》的创作时间问题有待考证。
近十年间,关乎《霍小玉传》的创作上的问题鲜有论述,多利用学界共识解读文本。张旭光《对〈霍小玉传〉的多重阐释》一文采用历史学视角,佐证《霍小玉传》是“李党”成员蒋防讽刺“牛党”李益,主要表现个人的“政治讽刺意图”。然论述较为浅薄,一笔带过,主要是借此阐释情节及艺术特色等。
总体来说,近十年来学界对于《霍小玉传》相关创作上的问题,尤其是成文时间与创作意图上,仍有争论。由于前人研究系统较为完备,考据不失严谨,留下不多的可讨论空间;近十年相关研究虽能体现一定创新意识,但数量极少,且论述略有单薄,立论还需完善。
二、人物形象多元阐释
作为唐爱情传奇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采用了“痴情女子负心汉”题材。霍小玉痴情,李益负心:得官之后另娶卢氏,霍小玉郁郁而终并化为厉鬼,使李益不复获得婚姻幸福。
近十年观照人物形象的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发展。关于作品的人物形象,历来众说纷纭,其争议集中在李益的情感身份上,而对霍小玉的形象看法基本一致:命途不顺,美丽痴情,又具反抗精神。近十年(2010—2020)来,关于李益形象的研究层出不穷,出现了多样而独特的解读;关于鲍十一娘、黄衫豪士研究较少,多穿插于男女主人公研究中。
(一)霍小玉形象研究
故事开头,蒋防并未安排霍小玉登场,而是借鲍十一娘之语传达出基本信息:“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从她口中,可得知霍小玉家族没落但仍具大家闺秀之资质。而后她与李益相好,被薄情抛弃,遂化为厉鬼惊扰李益爱情幸福。近十年间,对于霍小玉的形象几无争议。张娇婧《评析传奇精品〈霍小玉黄传〉》、曹琦的《性格影响命运时代决定命运——唐传奇〈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读》都给予了正面评价:柔情、痴情、至善,对于她的不幸遭遇应给予同情。其中,张娇靖还认为,现代女性摆脱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与婚姻制度的阻挠,应如霍小玉那般的知书达礼,对另一半充满宽容和理解。她将霍小玉与现代女性加以对照,挖掘出丰富的教育意义,开拓了《霍小玉传》的未来意义,由此丰富了该作的意蕴。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网址: http://www.zrbzfyjzz.cn/qikandaodu/2021/0708/584.html
上一篇:康拉德海洋小说研究综述
下一篇:下一站当科学遇上电影从自然辩证法看中国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