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当科学遇上电影从自然辩证法看中国科幻
1. 系统观——科学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联系性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下面笔者将从现代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中寻找,试图分析出两者的联系性。
与现代电影不同,在电影诞生的最初一段时间,人们并没有马上将电影的叙事作用进行开发,而是迫不及待的进入到另一个环节——科学技术与电影艺术的联系性。首先从基础的技术入手,如果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作为保障,也不会有电影艺术的诞生。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原子能和计算机领域的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电影的艺术有了巨大的进步,更真实的虚拟环境,更可靠的储存放映设备,让电影艺术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令人惊喜的是,电影艺术在被科学技术发展引领了一段时间后,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甚至推动了基础科学的应用和发展。因此,我们想要了解科学与电影联系,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对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和分析,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把握。
1.1 科学技术对于电影艺术的影响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诞生之初,人们就发现记录性能够更广泛的应用到虚拟见证技术上去,在早期电影中,科学和见证与其相伴相生。其中的典型电影学者汤姆·冈宁把早期电影的画面魔力描述为“魅力影院”。按照他的观点,早期电影制片公司仍然在探索电影的表现力,重点关注它们能够呈现什么,而不是讲述什么。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以前只有科学家才能够看到的影像呢?电影就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技术,能够把肉眼看不见的现象转化为可呈现的壮观场面。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通过活动放映机获得了专利,同年威廉·伦琴发现了X射线,之后不久,电影制片公司在电影中展现了这些神秘的X射线,比如1897年的影片《X射线》。
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对电影艺术的相互影响依然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果说前文只是讲述早期电影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性,那么接下来的几个方面来联系电影和科学的具体应用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技术对于电影艺术的巨大推动力。首先录音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在观影时摆脱了单纯对画面的执着追求,为什么说是执着的追求,原因在于很多电影理论学者非常不看好有声电影的发展,更有甚者认为有声电影扼杀了电影的艺术观赏性,这其中既有著名理论家雨果·明斯特博格,还有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尽管卓别林的时代有声电影已经存在,但是他对于电影是一种即兴表演艺术深信不疑,有声电影扼杀了演员的上镜头性,削弱了电影演员的重要性,从这方面来说雨果和卓别林并没有错,大量的对白出现和背景音乐的使用,使得有声电影在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之间捉摸不定,甚至在有声电影早期,观众不需要睁开眼睛也能够理解画面的意义,这大大削弱了电影初始时对于画面镜头的要求。但话说回来,录音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电影行业不得不做出改变,由于人们的好奇心,使得初尝“禁果”的华纳公司通过《纽约之光》(1926)及《爵士歌王》(1927)从破产边缘一跃成为影业霸主,声音这一元素正式的进入导致了电影行业的大洗牌,更使得电影艺术从单纯的画面走向了成熟的声画并行阶段。
再者,除了录音技术的进步,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进步对电影的影响更是深远的,庞大精密的数字系统使得电影“真实”性大大提高,使之成为了许多人“造梦”的工具。举几个例子来看,长盛不衰的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超越时代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甚至是现象级的作品——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里面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内容,真实程度往往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甚至导致了很多观众在电影院看后面的一些电影时,分不清楚是电脑制作的效果还是真实的场景。这是从画面效果上来分析。另一方面,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影逐渐的抛弃了老旧的胶片,用数字媒体代替了传输方式和放映方式,这对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挑战,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讲完技术层面,我们可以从内容入手探讨一下科学对于电影内容的作用,它应该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修正电影中的科学形象,这既是演员的形象还有场景布置,如何提高观众对于画面内容的认可;2.科学顾问的出现可以提高电影情节的合理性,这直接关系到影片内容能否让观众打消疑虑,还会影响到影片的盈利;3.科学技术可以为电影艺术提供新思路和创意,很多科幻电影都来源于具体的科学设想。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网址: http://www.zrbzfyjzz.cn/qikandaodu/2021/0709/585.html
上一篇:近十年霍小玉传研究综述
下一篇:为音乐美学一辩读求真音乐的美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