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哲学,当人们用它去说明世界的时候,是世界观;当人们用它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就成了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关系特别密切,也特别值得我们认真去对待。
笔者认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眼光来理解和把握自然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一、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众所周知,哲学和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曾经在历史上视为一个统一的东西。古代哲学家和科学家通常是一身二任。到了近代,一方面,自然哲学仍然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直至黑格尔,他的自然哲学也不仅有对自然界一般规律的概括,同时又力图回答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具体问题。近代的一些科学家也把自然科学看作是从属于哲学的,牛顿把他的力学著作称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十九世纪的人们把望远镜、天平、经纬仪等叫“哲学仪器”。直至今日,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有相当造诣的人还被称为“哲学博士”等等。另一方面,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自然科学从哲学中不断分化出来。近代自然科学不再是对自然事物的整体直观和对自然奥秘的思辩猜测,而是以分门别类地考察各自然领域为内容的实践知识。首先分化出来的是力学、光学、化学;之后,热学、电学、生理学等也分化出来;各门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出现,是更加专门化的表现。现代自然科学中边缘科学的大量产生也是自然科学分化的结果。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化,使哲学成为专门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学问,但哲学并不因此而失去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推动哲学前进的,并不单纯是哲学家们的头脑,而是日益发展的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近代自然科学为哲学的概括提供了大量的实证
知识。
以自然辩证法中的物质观为例: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提出:“宇宙间一切物质都是由坚硬不可分割的极小的粒子--原子组成”。后来,不少人接受了这一思想,如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伽利略、牛顿、伯努利等人都曾作过物质是由许多不连续的、简单的始原粒子所构成的论述。十九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各种元素都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假设,把原子论的思想和化学、物理的实现事实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原子论。此后,法国的迈耶尔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分别成功地提出元素周期律,确定元素的性质是原子量的周期函数。由于实验证实了元素周期正确反映各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内在联系的客观规律,对物质由原子组成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有力的支持。本来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应当导致对原子结构的深入研究,但是,诸如:“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后质点?”、“各种元素都是最简单的物质,各种元素不可能相互转化”等观点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道尔顿就断言:“化学元素的原子是不可改变的”;
门捷列夫也说:“我们应当消除任何我们已知的单质的复杂性的痕迹”。
面对着上述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的观点,作为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凭着他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敏锐的哲学思想,在1867年6月16日给马克思的信中就指出:“原子并不是不可分的,它仅仅是物质结构的无穷系列中的一个…关节点?。”1885年,恩格斯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
恩格斯这一富于革命性的哲学思想是随着后来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十九世纪末,X射线、电子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证实了原子的可分性,表明原子有更深层次的结构之后得以证实的。也从此,人们对物质深层结构的研究以及物质有深层结构的学说才得以
发展。
可以说,是放射性元素的发现,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这一系列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物质可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知识。
有趣的是:自然辩证法中的物质观在回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检验时,目前又遇到
了新的课题:
按照目前高能物理学所提供的夸克模型,和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研究装备,人们确实还未找到自由夸克。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夸克是被幽禁起来了。既然物质无限可分,如何
理解“夸克幽禁”呢?
笔者认为,遇到新课题正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价值之所在。数学大师希尔伯特就曾经说过:“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正因为自然辩证法的物质观、时空观等方面面临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出现的若干新问题,它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笔者深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自然辩证法对提出的新问题会作出令人满意的哲学概括,从而也促进自然辩证法本身向前发展。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网址: http://www.zrbzfyjzz.cn/zonghexinwen/2020/1107/342.html